“雙水”格子化,“雙綠”走天下——湖北省監利縣網市鎮以“雙水”大規模與“綠”品質增收
“接天蓮花無窮碧!”這就是湖北監利縣網市鎮“雙水”格子化的壯觀景象。走在網市鎮的各個村,但見整齊劃一的漁池或蓮池或蝦池,數不勝數,連成龐大的規模,直鋪天邊,而車輛可以在其中往來穿梭,此種景象讓你不由得感嘆有一種神奇的力量,造就了這人間美景!
創意來自哪里?
從村委會提供的各級紅頭文件,知道這個“雙水”、“雙綠”的創意,來自市里、縣里、鎮里三級領導機構。何謂“雙水”?網絡上可以查到,即“水稻”、“水產品”。何謂“雙綠”?同樣可以查網絡,綠色品質的水稻,綠色品質的水產品,這就是“雙水雙綠”。這個創意的核心價值,就是充分挖掘土地的效率,具體做法就是動員村民把土地集中經營,即各家各戶核實了面積,再拆除各家各戶的“國界”,統一改造為整齊的稻池、漁池、蓮池、魚池。里面筑起四通八達的道路,車輛可以在里面穿梭來往。這樣改造的土地,瞎子都可以“看”得到它的經濟價值,這就是“雙水”格子化的經濟思想。有創意,才有創業。有種子,才有參天大樹。市縣鎮的這個創意,塑造了網市鎮嶄新的新農村的面貌。
這個創意的另一個核心價值,就是打造綠色品質的水稻與水產品。通過控制化肥的使用,增加有機肥的使用,通過使用生物農藥,淘汰高毒高殘留的農藥,既向市場提供了放心大米與水產品,也保護了農村的環境,真正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工作誰在推動?
網市鎮委鎮政府,以及各工作隊、各村支部,都認真貫徹這些文件精神,深入各村各組,從宣傳發動,到帶領外出參觀,逐步讓村民開闊視野,提高認識,再到各村各組開農戶會,成立村民代表理事會,推動這項工作,而鎮委鎮政府、工作隊、村委會,起到配合協調的作用。鐵嘴村為了發動村民把水田集并,實現高價發包,增加收入,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釘子戶”的提高認識,包括溝港的面積計算,包括老池子的建設補償,包括60座墳地的遷移。村支書易永生指著一件摔破了的褲子說,“這是那天我騎摩托車入戶做工作,碰上雨摔壞了的,”他深有感觸地說,“這個達成共識的過程確實相當的不容易的。”
有的老池子上栽有樹苗,補錢吧!有的老池子上有小屋、網箱、抽水機、電線電燈,全部補錢吧。60多座墳地的遷移,也是少不了補錢。村干部專門利用外出務工人員返鄉過年的時機,上門一戶戶做工作,完成墳地的遷移。有的村干部把自己家的菜地拿出來,建成新的公墓,供墳地遷移之用。像這樣的克難攻堅的例子,在各個村都存在著。
據鎮長陳智鋼介紹,目前該鎮“雙水雙綠”工作做得較好的有明剅村、鐵嘴村、小潭村、扒頭村、新杉村、高廟村、劉王村、建新村、橫堤村等。
責任編輯:郝曉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