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嘉賓 鼓瑟吹笙 ——詩經苑系列課程《詩經·鹿鳴》篇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12月11日下午,在鄭州市第四十七中學的圖書館內,傳來一陣悠揚的讀書聲。學校云裳漢服社的同學們,身著漢服,齊聚一堂,在輔導老師沈路路的帶領下,大家一起學習《詩經·小雅·鹿鳴》。
崔楊柳主任點評課程
沈路路老師講解《詩經﹡鹿鳴》
崔晟老師教大家吟誦《詩經鹿鳴》
學生專注學習
授課的教師和領導
師生合影
沈老師用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屠呦呦的名字導入本節課,屠呦呦的名字取自《鹿鳴》,而為她贏得諾獎的又恰好是青蒿中提取的青蒿素,這美好的巧合,兩千多年的因緣,為《鹿鳴》帶來神秘的色彩,同學們興致盎然,一起深入探討學習《鹿鳴》。
課前,教務處主任崔楊柳對大家講述我校詩經苑建設目標和相關課程的研究進展,激勵同學們熱愛傳統文化,踐行傳統文化,弘揚傳統文化。
此次課程中,圖書館崔晟館長向漢服社的同學們講解吟誦常用技巧和方法,幽默地講解和展示吟誦《鹿鳴》的不同曲調和效果,并教同學們吟誦《鹿鳴》。通過吟誦學習,增強了同學們學習詩歌的興趣,增進了同學們對于古典詩歌的理解,也為本次《詩經》課程學習帶來更多的亮點。
本節課學習的第二個環節,沈老師帶領漢服社的同學們移步到鄭州四十七中孔子像旁邊的詩經柱柱前,同學們現場分組,各自展示今天學習和吟誦的成果。美麗的漢服,悠揚的吟誦,仿佛讓人看到了古代莘莘學子的學習場景。
吟誦展示結束,國際部路新杰主任對本次課程進行總結點評,他說,古人講“不學詩無以言”,鄭州47中是一所國際教育特色的學校,在中國日益富足強大的新時代,我校具有將中國傳統文化與國際文化接軌的顯著優勢,弘揚傳統文化,并在世界上傳播,和其它民族文化更好地交流,為人類和平做出貢獻。
最后,漢服社的同學們和本次授課的老師集體在孔子雕像面前進行合影留念。這樣別具風格的詩經課堂,進行跨學科學習,進行綜合性學習,在鄭州四十七中已經形成常態。在學校“厚”文化的引領下,鄭州四十七中重視傳統文化的探究和實踐,開展系列傳的統文化教育,推進“詩經苑”系列校本課程開設,建設詩意的校園,辦出詩意的教育。
責任編輯:郝曉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