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訂的《河南省畜牧條例》2025年1月1日起施行 從9方面進行強化
河南省是畜牧業大省,2023年全省肉蛋奶產量約1352萬噸,生豬凈外調量2215萬頭,在扛穩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重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個別畜種如肉牛奶牛產業發展等依然承受著巨大壓力,社會各界對畜牧業持續穩健發展高度關注,畜牧業也迫切需要有更精準、更高效、更有力的法律法規來保護和支持。
1月2日,河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河南省畜牧條例》新聞發布會,介紹我省出臺《河南省畜牧條例》的有關情況。
發布會上,河南省委農辦副主任,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劉曉文介紹,在省人大推動下,在司法廳等部門大力支持下,在全社會共同努力下,2024年9月28日,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審議通過新修訂的《河南省畜牧條例》,并決定2025年1月1日起開始實施。《條例》修訂幅度較大,基本對每一條均有修訂,目的是為了更好的契合當前和未來畜牧產業發展需要,更好的保護廣大畜牧從業者的合法權益,力爭為全省畜牧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法制保障,修訂內容亮點紛呈,主要是在9個方面進行了強化。
一是強化規劃引領與政策保障。為支持畜牧業發展,《條例》提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制定畜牧業發展規劃,并要求給予政策支持,如第十三條強調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逐步提高對畜牧業投入的總體水平等。
二是強化資源保護與品種選育。畜禽遺傳資源是重要的戰略性資源,是種業振興的基石,我省作為畜禽種業大省和畜牧業大省,迫切需要加強保護與開發利用。《條例》從經費保障、設立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健全畜禽良種繁育體系、實施畜禽遺傳資源改良計劃等方面予以強化。
三是強化用地保障與設施養殖。養殖用地是當前制約我省畜牧業發展的突出因素,設施畜牧業是未來畜牧業發展的必然方向。《條例》要求保障畜禽養殖用地合理需求,鼓勵依法利用閑置土地、未利用地、廢棄地、荒灘等發展畜牧業,支持發展畜禽設施養殖,鼓勵多層立體養殖。
四是強化協同發展與專業服務。《條例》要求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引導養殖、加工企業與中小養殖場(戶)建立穩定的合作關系,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經營機制。鼓勵政府或者龍頭企業通過購買第三方服務,支持成立畜禽產業協會等方式為中小養殖場(戶)服務,逐步構建協同發展、百花齊放的新格局。
五是強化科技支撐與綠色發展。當前我省畜牧業轉型升級進入關鍵階段,迫切需要創新驅動和綠色引領。《條例》強化畜牧專業人才培養引進,加強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在畜牧業的應用,發展畜牧業新質生產力。強調要開發農作物秸稈等飼草料資源,鼓勵和支持節水節糧節能等新技術研發應用,提高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水平。
六是強化責任義務與權益保護。《條例》聚焦養殖場規劃、防疫消毒及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等方面的重點難點問題,作出了一系列規定,明確養殖者的義務。同時,提出不得隨意以行政手段強行清退,確需關閉或者搬遷的畜禽養殖場所且遭受經濟損失的,應依法予以補償,強化了畜禽養殖場(戶)的權益保護,力爭權責一致。
七是強化交易規范與調運監管。建立健全畜禽及其產品交易體系和調運監管制度,對于保障畜產品質量安全、防范公共衛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為此《條例》提出,要科學規劃畜禽交易市場,規范市場交易秩序,建立完善交易市場體系;要嚴格落實運輸備案制度和落地“雙報告”制度,建立健全運輸臺賬,運輸車輛經指定通道進入,便于追蹤管理。
八是強化定點屠宰與試點先行。定點屠宰能夠提高屠宰效率,推動行業規范發展,尤其是對保障畜禽產品質量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條例》增設“畜禽屠宰”專章,并堅持穩慎推進的原則,提出在全省逐步實施牛、羊、雞、鴨等定點屠宰,先在有條件的設區的市開展屠宰試點,試點期為兩年,填補了我省牛、羊、雞、鴨等定點屠宰管理法制建設的空白。
九是強化監測預警和保供責任。監測預警是第一時間發現解決問題和最大限度減少養殖場戶損失的重要手段,穩產保供是地方政府的重要責任。為此,《條例》提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畜牧業主管部門以及相關部門應當加強畜禽生產和畜禽產品市場監測預警,提供信息服務。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負責保障本行政區域內的畜禽產品供給,建立穩產保供的政策保障體系,促進市場供需平衡和畜牧業健康發展。
責任編輯:曹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