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全面支持民營企業融資精準發力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民營經濟在穩增長、調結構、增就業、惠民生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11月29日,河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河南省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系列第三場新聞發布會,介紹我省支持民營經濟融資的有關情況。
發布會上,人民銀行河南省分行黨委委員、副行長崔曉芙介紹,近年來,人民銀行河南省分行持續推動完善“敢貸、愿貸、能貸、會貸”長效機制,全力支持我省民營經濟做大做優做強,取得積極成效。截至2024年10月末,全省民營經濟貸款余額22961億元,同比增長5.9%,較年初增加1294.3億元。同時,持續增加對重點領域民營企業的信貸投放。截至2024年10月末,全省今年累計發放支農支小再貸款、再貼現1092.2億元,比去年同期多投44.7億元,為民營經濟貸款投放提供充足的低成本資金保障。在降低民企融資成本方面,貸款市場報價利率連續三次下調。2024年10月份,全省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3.8%,同比下降0.4個百分點。其中,小微企業、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利率同比分別下降0.6個、0.5個百分點。
此外,支持符合條件的地方法人金融機構發行金融債券,增強資金實力,更好地支持我省民營經濟重點領域。截至2024年10月末,全省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余額4209.5億元,同比增長9.7%;全省金融債券和信貸資產支持證券余額679.2億元,同比增長12%,有力擴大了民營企業資金來源。
針對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農業銀行河南省分行黨委委員、副行長盧偉表示,農行河南省分行在支持民營企業融資方面,加快信貸投放,擴大服務群體,單列民營企業信貸計劃,優先向民營小微企業傾斜新增信貸資源。對民營企業貸款開辟綠色通道,實施平行作業、限時辦結,提高貸款審批效率。積極讓利民營企業,對普惠型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和小微企業主貸款實施利率優惠,減免業務費用,助力企業降低融資成本。主動幫助民營企業紓困解難,對暫時性經營周轉困難的企業給予續貸安排。截至10月末,已為1.52萬戶民營中小企業辦理續貸,金額超82億元。同時,加強產品創新,拓寬服務渠道,多措并舉提升金融服務民營經濟質效,助力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作為省內股份制銀行的排頭兵,中信銀行進一步發揮自身優勢,持續加大對民營企業的支持。中信銀行鄭州分行黨委委員、副行長常輝鋒稱,中信銀行鄭州分行按照總行助力民營經濟“繁星計劃”安排,強化服務升級、模式創新,有力支持了地方民營企業發展。制定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壯大行動方案,包括7個方面30項措施,通過持續加大融資支持力度、推動金融服務提質增效、優化審批授權方案、加強銀企對接、強化組織保障等,多舉措助力民營企業發展壯大。聚焦重點領域,完善產品體系;加強協同聯動,做實綜合服務。目前,分行對民營企業融資整體呈現“量增、價降、結構優”的特點。截至10月末,民營企業貸款余額344億元,較年初新增17.3億元,增速5.3%,高于各項貸款增速;新投放貸款利率較年初下降66BPs;信用類貸款余額占比23%,較年初提升2個百分點。同時,為1家民營企業發行債券5億元,為3家民營上市公司辦理股票質押融資25億元,為7家企業引入戰略投資15.6億元,為13家企業成功推薦上市輔導券商。
小微企業作為民營企業的主體,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比較普遍。對此,河南省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夏志勝表示,小微企業量大、面廣、活性強,是國民經濟的“毛細血管”和“末梢神經”。從全國看,小微企業占全部企業數量的比重接近80%,如果再加上個體工商戶,就占到全部經營主體總量的96%以上,在穩增長、促就業、惠民生、暢通經濟循環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從我省看,截至目前,登記注冊的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超過1020萬戶,帶動就業超過2200萬人,是名副其實的就業主渠道。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小微企業普遍規模小、資產少、抗風險能力弱、生產經營不穩定,企業信用畫像和銀行信貸風控很難精準,面臨著小微企業“融資難”和銀行機構“放貸難”并存的問題,亟需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緊密結合,進一步打通堵點卡點問題,構建直達“最后一公里”的普惠金融體系,為小微企業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低成本的金融服務。
下一步,發改委將會同有關部門,持續推動各級協調機制和工作專班高效運轉,著力抓好四項工作。一是深入組織摸排走訪。在初步摸排基礎上,加強重點小微企業走訪對接,持續充實企業“申報清單”和“推薦清單”兩張清單。二是加快推動授信放貸。推動銀行對清單內企業開辟綠色通道,確保“快審快貸”“應貸盡貸”,提高首貸、信用貸、中長期貸款占比。三是健全配套支持政策。研究小微企業貸款風險補償和政策激勵措施,推動銀行機構根據小微企業特點提供特色化融資方案,擴大小微企業擔保業務規模,引導政府性融資擔保公司按照不高于1%的費率為有融資需求的企業提供擔保。四是加強工作監測調度。定期調研指導,了解機制運行情況,及時協調解決問題,確保四季度小微企業貸款增速有一個明顯的提升,切實增強市場主體對增量惠企政策的實際感受。
責任編輯: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