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糧于地 藏糧于技 讓“中國碗”多盛“河南糧”
延津縣優質小麥收購點的“麥山”徐馳攝
中原熟,天下足。
8600萬畝小麥顆粒歸倉,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近年來,河南糧食連年豐收,總產量穩定在1300億斤左右。全國1/10的糧食、超過1/4的小麥均產自這里,“糧倉”實至名歸。
今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河南代表團審議時寄語河南,“要扛穩糧食安全這個重任”。
不忘囑托,牢記使命,河南扛起重擔。建設高標準良田,藏糧于地。育良種、選良方、優質專用,藏糧于技。食品加工業躋身超萬億元產業,正在助力河南從“大糧倉”蝶變為“大廚房”“大餐桌”。
建好一方田筑牢“中原糧倉”根基
最愛壟頭麥,迎風笑落紅。麥收時節,許昌市建安區陳曹鄉高標準糧田內一片金色的海洋。成方連片的小麥一望無際。微風輕拂,麥浪滾滾。
“今年麥子長得好!強筋小麥畝產653公斤,比去年還要高。”抓起一把金黃的麥粒,建安區五女店鎮種糧大戶趙保獻笑容滿面。他是當地有名的“土地管家”,流轉土地4260畝。
“今年天旱,收成這么好,多虧高標準糧田。”趙保獻說,5月下旬刮干熱風,眼看麥子要壞,他刷卡啟動自動噴灌,麥子轉危為安。趙保獻流轉的土地,基本都在高標準糧田示范方內,土地平整肥沃,路、井、電、渠等配套設施完善,管理起來方便省心。
土地好,麥粒飽。在尉氏縣,高標準農田面積比幾年前翻了一番,農民沈永平家的小麥一畝地比過去平均多打100多斤。“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站在俺村地里,提出了‘糧食生產這個優勢、這張王牌任何時候都不能丟’的要求。這兩年收成一年比一年好,沒讓總書記失望。”沈永平說。
糧食生產根本在耕地。建設高標準農田,是河南落實“藏糧于地”戰略、鞏固和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根本舉措。河南統籌推進水、電、林、路等田間生產設施建設,實現田網、渠網、路網、林網、電網“五網”配套,達到“田成方、林成網、渠相通、路相連、旱能澆、澇能排”的標準。
倉廩實,民心安。河南全省耕地保有量在1.2億畝以上,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6163萬畝,平均每畝提升糧食產能150斤,為河南糧食產量連續13年穩定在1000億斤以上,并先后跨上1200億斤、1300億斤兩大臺階作出了重要貢獻。“中原糧倉”越來越穩固,不斷扛穩糧食安全重任。
目前,河南正推進新一輪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到2020年確保建成6369萬畝、力爭建成7420萬畝,為國家糧食安全提供保障。
農民排隊賣麥子徐馳攝
育良種、選良方優質麥“扛大梁”
畝產778.9公斤!6月初,河南永城市傳出喜訊,“豐德存麥5號”再創黃淮麥區強筋優質小麥產量新高。
良種選育,藏糧于技。“除去其他因素,小麥良種對增產的貢獻率為38%左右。”小麥育種專家茹振鋼說,河南自主培育的鄭麥9023、豐德存麥5號等系列優質小麥品種,不斷刷新優質麥高產紀錄。全省小麥良種覆蓋率超過98%。
扛穩糧食安全重任,河南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發展優質專用小麥。北邊“強筋”茁壯,南邊“弱筋”遍地。行走三夏,河南小麥種植區域特色初顯。延津縣、安陽縣的強筋小麥,淮濱縣、固始縣的弱筋小麥,紛紛迎來豐收季。
“俺家的麥子每一顆都有訂單,價高還不愁賣。”延津縣農民耿傳華種植的優質強筋麥迎來豐收,畝產1200斤。播種前,他已與企業簽了訂單,每斤比最低收購價高0.1元,每畝綜合增收200多元。
大戶帶小戶,種地走新路。耿傳華加入新鄉市聯豐專業合作社,合作社統一供種、供肥、供藥,提供技術指導。“跟著合作社種地,省心省力還保險。”耿傳華說,今年揚花期多陰雨,技術員微信通知防治赤霉病,避免了一場病害。
藏糧于技,種專用糧,種放心糧。今年,延津共推廣50萬畝優質強筋小麥。延津在全國率先制定無公害強筋小麥及綠色、有機小麥生產技術規程,45萬畝綠色食品原料基地通過農業部驗收。正在創建的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致力小麥良種繁育、優質小麥種植、小麥產品加工、面制品電商物流及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
延津縣榆林鄉地頭,有個小麥收購點。拖拉機、四輪車一輛挨一輛,等待驗質、過磅。“這里專收有機麥,供茅臺酒廠釀酒。全縣2.1萬畝有機麥,每年提供原料1萬多噸。”延津縣高級農藝師李生堂說。
“一開始推廣有機麥,要2年轉換期,不用化肥,不用農藥,產量比較低,我們不理解。現在,施有機肥,灑生物農藥,產量高,價格高,嘗到了甜頭。”麥農張洪達說,他種了22畝有機麥,刨除成本,每斤能比市場價多賣0.4元,增收1萬多元。
目前,河南農業科技貢獻率達到60.7%,高于全國平均水平。通過優良品種推廣、實用技術應用、農業服務組織完善,河南實現藏糧于技,培育出我國第一大小麥種植品種,新型職業農民75萬人,種植1200多萬畝優質專用小麥,位居全國第一,訂單率90%以上,平均每畝增收10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