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宣講融入京津冀生態建設
張家口是首都水源涵養功能區和生態環境支撐區,雄安發展建設更是“千年大計”,日前,“綠色北京綠色行動”宣講團趕赴兩地,結合北京生態環境文化周“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主題,動員社會公眾身體力行參與環保,將綠色宣講融入到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格局。
培養垃圾分類習慣
“我們有自己的家,垃圾也應該有個家。”河北省懷來縣瑞云觀鄉中心學校五年級2班的郭依蕊繪聲繪色地講述剛剛學到的知識。
“綠色北京綠色行動”宣講團的講師不僅為當地學校師生及村干部、村民代表帶來了垃圾分類的綠色理念,也傳授了切實可行的垃圾分類處理方法。
講師張立靜介紹,農村地區的生活垃圾與城市的成分并不相同。結合農村地區生活垃圾成分特點和垃圾終端處理的方式,首先做到“干濕”垃圾分開,并利用農村的有利條件進行堆肥。
“老百姓多年的習慣很難一次改變。我們希望借助綠色宣講的機會,讓更多人真正行動起來。培養垃圾分類的好習慣,一起為綠色發展做貢獻。”張立靜充滿信心地說。
作為北京“西大門”,張家口市懷來縣緊鄰北京延慶、昌平、門頭溝3區,官廳水庫80%的面積位于縣內,是北京的重要水源地。建成首都水源涵養功能區和生態環境支撐區,是對張家口發展的明確定位。懷來縣更是建設兩區的一塊重要陣地,與北京生態緊密相關。
懷來縣委宣傳部副部長趙娟感嘆,“提升民眾的生態文明素養,是成功舉辦綠色冬奧會必不可少的社會基礎,綠色宣講也是為冬奧助力。我們將積極響應垃圾分類的新時尚,以此傳遞綠色理念,共建綠色家園。”
為新區發展助力
2019年,在北京市政府安排的90項具體任務中,支持雄安新區及北京城市副中心規劃建設的達19項。這兩年,綠色宣講團更是響應號召,多次與新區交流生態文明理念及北京的生態環境管理經驗,助力新區生態建設。
作為國家城市環境污染控制技術研究中心的研究員,宣講團講師彭應登把北京一整套大氣污染精細化治理的方案帶到了雄安。“北京平原地區基本實現無煤化,能源結構發生了質變,污染治理率先進入第二階段。這其中,精細化的治理模式值得推廣與借鑒。我們也希望雄安從精治、法治、共治3個方面形成體系,真正下沉一線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彭應登如是說。
白洋淀之于雄安,猶如西湖之于杭州,是新區建設的重要一環。中科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員蔣高明從“生態文明建設與鄉村振興”角度進行解讀,指出白洋淀周邊適合發展生態有機農業,實施生態農業綜合利用循環,實現有機農產品生產、貯藏、加工、銷售一體化,既減少農業面源污染,也能提高農民收入。
“今年我們的宣講對象從去年的環保系統干部,擴大到新區生態環境局、三縣生態環境局及企業代表200余人,覆蓋面比去年更廣。未來,在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等方面,雄安將與宣講團有更多合作。”雄安新區生態環境局副局長吳海梅滿懷期待。
談及未來三地的生態發展,宣講團負責人、北京市環境保護宣傳中心副調研員張鵬表示,生態環境關系到民生和發展,需要全民參與,也需要推動社會各界攜手共治。今年上半年,宣講團已在張家口、雄安等地開展6場宣講,今后將繼續為京津冀生態文明建設做出貢獻。(張雪晴)